逗游網:值得大家信賴的游戲下載站!
發(fā)布時間:2016-06-15 13:40 來源:互聯(lián)網 編輯:不笑貓
這事你也許已經知道了:近期話題滿滿的電影《魔獸》很不受歐美影評人和觀眾待見。
在《魔獸》正式上映之前,英語世界的影評人對它就已經是基本一邊倒的差評。美國《綜藝》雜志編輯Geoff Berkshire認為,這部電影簡直不能看,是一部“經典的失敗電影”。而文化類報道頗有影響的《衛(wèi)報》只給了這部電影兩顆星的評價,認為這部游戲改編電影帶有一種“華麗的虛飾”,《衛(wèi)報》的影評承認,片中確實有部分角色刻畫得引人入勝,但接著又說,對CG大場面的迷戀還是讓片子看起來“死氣沉沉”。
雖然《魔獸世界》在歐美同樣是一代游戲玩家的青春回憶,但電影《魔獸》并不太受歐美觀眾待見
西方影評人的評價乍一看還是很合理的,因為《魔獸》在歐美的票房可謂相當冷清。根據Mojo Box Office網站的數(shù)據,從6月10日在北美上映后,《魔獸》北美首周末票房僅有2417萬美元,而稍早一點的另一部大制作商業(yè)片《美國隊長3》在北美的首周末票房達到1.79億美元——差距很不小啊。
在歐美主要的電影資料網站IMDb上,《魔獸》的評分為7.7/10,而另一家網站Metacritic上它得到的影評人打分只有32/100,另一家評分網站“爛番茄”(Rotten Tomatoes)上,影評人給《魔獸》平均評分只有4.1分,“新鮮度”僅有27%,是暑期檔大片中評價最低的一部。
然而在另一個意義上,這些負面評價完全被中國電影觀眾“打了臉”。因為我們對《魔獸》的熱情程度令人咋舌。根據官方數(shù)據,《魔獸》上映首日零點場排片高達13548場,超過了《速度與激情7》去年創(chuàng)造的11111場紀錄,《魔獸》的首日全天排片更是高達12萬場。
貓眼電影給出的數(shù)據則顯示,截止6月14日12點,上映7天的《魔獸》的國內總票房已經達到10.8億人民幣,是北美同期票房的六倍!
2016年06月07日,重慶粉絲包下放映大廳觀看電影《魔獸》
在中國電影門戶豆瓣和格瓦拉上,《魔獸》的評分分別達到了8.1分和9.1分??茨ЙF、評魔獸、感慨玩魔獸的青春,也成了中國社交網絡上的一大熱點。
不知道是不是對這樣的情況毫無心理準備,美國媒體和電影界都有點“蒙圈”的感覺,比如網站Gizmodo報道這事的標題是:
見鬼了,中國對《魔獸》電影是真愛啊!
Holy Crap Does China Love the Warcraft Movie
而好萊塢娛樂新聞網站《Deadline》的標題則是:
《魔獸》影評:慘淡的美國票房讓你懷疑中國(觀眾)到底在想什么。
‘Warcraft’ Review: U.S. Dud Makes You Wonder What China Is Thinking
大媒體的情緒稍微穩(wěn)定一點,《洛杉磯時報》的報道標題是:
《魔獸》如何在上周暴風般占領中國票房市場
How 'Warcraft' took China's box office by storm last week
而《衛(wèi)報》標題是:
《魔獸:開端》在中國成為怪獸級大賣影片
Warcraft: The Beginning proves a monster hit in China
(小編:這部電影原來的名字確實是《魔獸:開端》,大概叫起來太麻煩,后半段似乎被去掉了……)
《福布斯》電影產業(yè)專欄作家Scott Mendelson在自己的專欄中寫到:
《魔獸》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是稀有物種,它在美國國內市場毫無疑問是一場災難,在美國的數(shù)據基本上毫無可說的亮點。但是你可能知道的,它在中國成為了怪獸級的片子。
Warcraft is something of a rarity. It is unquestionably a domestic disaster. There is basically nothing good to say about its domestic numbers. But, as you probably know, it’s something of a monster over in China.
《魔獸》的導演Duncan Jones是已故英國流行巨星David Bowie之子,《華盛頓郵報》也就此調侃了一番:
David Bowie曾在他的大熱歌曲《中國女孩》中唱到西方帝國主義和控制,而三十多年之后,他的兒子、《魔獸》的導演Duncan Jones卻正從一種以中國為核心的娛樂產業(yè)模式中獲利,而這可能在好萊塢產生長久的回響。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after David Bowie sang of Western imperialism and domination (right down to the lyric “I’ll give you television”) in the hit “China Girl,” his son — “Warcraft” director Duncan Jones — is profiting from a China-centric entertainment business model that could have longer reverberations in Hollywood.
《魔獸》走紅中國的秘訣
對《魔獸》在中國如此賣座的原因,中外媒體的分析差不多都集中在兩個方面:中國國內大量的魔獸游戲粉絲,以及發(fā)行方不遺余力的宣傳工作該片。
《綜藝》雜志則做了更詳細的分析。文章認為,除了《魔獸世界》游戲在中國龐大的粉絲群之外,這部電影確實也吸引了很多游戲人群之外的觀眾。制作片方傳奇影業(yè)(Legendary Pictures)前不久剛剛被中國萬達集團收購。不過早在2014年底,傳奇影業(yè)和萬達就預計《魔獸》電影在中國的潛力巨大,對這部電影的規(guī)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除了萬達之外,《魔獸》在中國的“怪獸”票房與影片的另幾家中國本土投資方當然也有關系,聽聽他們的名字就知道了——騰訊、中影集團、太合娛樂、華誼兄弟。此外,還有26家品牌贊助商為《魔獸》在中國的宣傳發(fā)行提供了2億元人民幣費用。
傳奇影業(yè)的宣發(fā)團隊還在中國市場加入了本土化因素,專門為中國市場制作了數(shù)十則專門預告片,在網絡上大量投放。
傳奇影業(yè)在中國的數(shù)據分析團隊也作出了不少貢獻。在電影院延伸到小城市、觀眾口味又變化迅速的中國,數(shù)據分析對影片的宣發(fā)產生了正面效益。與《魔獸》在中國的票房直接利益相關的萬達院線和時光網,都利用了自身的資源協(xié)助宣發(fā)。電影門廳、售票處以及電影開場前的預告片滿滿覆蓋,網絡上的各類宣傳策劃活動也是鋪天蓋地。
文章寫道,《魔獸》的市場發(fā)行會議中,參會者包括了來自發(fā)行方、數(shù)據分析方、品牌方、社交媒體合作伙伴和商業(yè)合作伙伴的40個核心人物,這樣的完備策略和充足的資金支持,是《魔獸》在中國大獲成功的重要因素。
至于影片質量,那是另一個話題了。